生猪养殖场饲料管理制度 猪饲料管理条例
阅读次数:2次 发布日期:2023年02月27日
生猪养殖场规章制度
你可以参考下这份:猪肉安全生产管理操作指南一、养殖场生产环境 养殖场应建在水源保护区、交通要道、城镇居民区、学校、医院等禁养区域以外。生产和建筑布局应符合相关工艺要求,有防疫隔离设施,生产区、生活区、缓冲区。空气质量和水质量应符合养殖业环境质量要求。即符合GB/T18407.2-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产地环境评价要求》、农业部NY/T388-1999《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和NY5027-2001《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等标准的规定。 二、养殖场生产工艺和养殖规模 养殖场应具有合理的生产工艺、先进的养殖技术,符合养殖品种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流程,按照全进全出等合理的饲养工艺进行生产;应养殖符合市场需求、生产性能优良的品种;自留种苗要符合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规划要求。记录和技术资料齐全。符合农业部NY/T5033-200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管理准则》标准的规定。 三、养殖场规章制度 养殖场应遵守***的有关法律、法规。同时,应建立、建全相应的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并张榜明示,各项生产指标与岗位责任制明确。整个生产过程应严格遵守养殖技术规范。所有记录档案保存完整,并应尽可能长期保存,最少应在清群后仍保存2年。 四、投入品使用规范 (一)饲料及原料:饲料及原料应符合营养指标和卫生指标要求。执行标准GB13078-2001《饲料卫生标准》、NY5032-200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所使用的饲料添加剂产品必须是农业部公布的《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所规定的品种和取得试生产产品批准文号的新饲料添加剂品种,并由取得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生产的具有产品批准文号的产品。药物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农业部发布的《饲料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牧发[2001]20号通知”)和无公害养殖对药物使用的要求。按***要求增加或减少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品种,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饲料中直接添加兽药用于疫病治疗和防治,要严格遵循兽药使用规范;不得添加***严禁使用的盐酸克伦特罗等违禁药物。 (二)药物的使用:对动物疾病进行预防、治疗、诊断所用兽药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兽药质量标准》、《进口兽药质量标准》和《饲料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的相关规定。所用兽药必须来自具有兽药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的生产企业,或者具有进口兽药许可证的供应商,所用兽药的标签应符合《兽药管理条例》的规定。购进的兽药必须来自具有兽药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药物的使用严格遵循NY5030-200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药使用准则》规定的药品名录、制剂、用法与用量、休药期,禁止使用未经批准或已经淘汰的兽药和违禁药品。 五、饲养管理规范 饲养过程中应按GB8474《猪的饲养标准》和NY/T5033-200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管理准则》等标准进行管理。饲养人员应定期应进行健康检查,并依法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传染病患者不得从事饲养工作。技术人员应有专业学历证明或经过职业培训,并取得绿色证书后方可上岗。饲喂应按养殖技术规范进行,每次饲料添加量要适当,防止饲料污染。根据饲养工艺进行转群,做好生产计划安排,创造适宜养殖的生产环境,认真做好日常生产记录。 六、防疫检疫规范 养殖场应建立、建全严格的防疫管理制度。定期做好养殖场所、环境和生产用具的消毒工作;实施动物免疫登记证制度,对***和北京市兽医管理部门确定的必须免疫的动物疫病严格按免疫程序实施免疫;积极配合动物疫病检测机构对疫病进行检测和监督。确保全年无一、二类传染病发生。 (一)防疫:对人流、物流进出消毒;内、外环境进行消毒;销售和外购动物隔离检疫;动物疫病定期检测净化,及时进行疫情报告、疫情处理、疫情发布等工作。 (二)卫生消毒:选择对人和动物安全、没有残留毒性、对设备没有破坏、消毒效果好、不会在体内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进行消毒,重点做好动物养殖场所、环境、生产用具的消毒工作。 (三)疫病的预防接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北京市动物检疫条例》及相关规定,进行动物防疫性预防接种。按***确定的必须免疫的动物疫病,实施计划免疫。依据当地疫病流行和受威胁情况,对计划免疫以外的动物疫病进行免疫。疫苗来源于具有动物生物制品经营许可证的生产经营单位。加强疫苗的管理和保存。疫病的预防接种按免疫程序进行,实施动物免疫登记制度,做好登记记录。 (四)寄生虫控制:选择的驱虫药应具有高效、安全、广谱的特点,符合无公害养殖兽药使用准则规定的药品,按驱虫程序进行驱虫,作好驱虫记录。 (五)动物疫病监测: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相关法规要求,制定疫病监测方案。对一、二类动物传染病实施常规监测,依据疫病流行和受威胁情况对其他疫病进行监测。要积极配合动物疫病检测机构对疫病进行检测和监督。 (六)疫病控制和扑灭:发生疫情或疑似发生疫情,兽医和防疫员应及时诊断,并向当地兽医管理部门报告疫情。确诊发生***或地方规定的必须扑灭的传染病时,应配合当地兽医管理部门,实施严格的隔离、扑杀、封锁。发生***或地方控制需净化的疫病时,应对动物群体实施清群和净化。发生疫病的养殖单位,应按***要求进行消毒,对病死或淘汰的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 七、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应符合DB11/154《猪肉安全卫生要求》的规定。并通过生产环境、疫病、药残全过程的检测和监测,取得绿色或安全食用农产品认证。 第二部分 屠宰厂有关要求 一、总平面布置和环境卫生 (一)屠宰厂应建在远离学校、幼儿园、村庄、居民区、地表水二级保护区、地下水源防护区、畜牧场和其他有动物防疫要求的场所500米以上。并位于居民区主要季风下风处和水源的下游。 (二)屠宰厂周围应有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有与屠宰规模相适应的充足水源,水质符合GB5749-199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并应避开产生有害气体、烟雾、粉尘等物质的工业、企业及其他产生污染源的地区和场所。 (三)屠宰厂应划分为生产区和非生产区。生产区必须单独设置活猪、废弃物、产品和人员出的出入口,且产品与活猪、废弃物在厂内不得公用一个通道。 (四)生产区各车间的布局与设施必须满足生产工艺流程和卫生要求。必须遵循健康猪和疑病猪严格隔离的原则。原料、半成品、产品等加工应避免迂回运输,防止交叉污染。 (五)设有与屠宰规模相适应的兽医检疫设施。 (六)备有适用的消毒设施、消毒药品,建立健全消毒制度。 (七)厂区的路面、场地应平整无积水。主要道路及场地宜采用混凝土或沥青铺设。 (八)活猪进厂应设置与门同宽、长3m、深0.1m~0.15m,且能排放消毒液的车轮消毒池。急宰间、不可食用肉处理间及隔离间的出入口处应设置便于手推车出入的消毒池。 (九)厂区内的室外厕所均应采用水冲式的,且有防蝇设施。(
养猪场饲养管理有哪些方法?
自然养猪场户(特别是从外购猪苗的场户)要建立专门的隔离观察舍(栏、圈)和专门的病猪隔离舍(栏、圈)。新进猪应在隔离观察栏内饲养***少10天以上,统一防疫、驱虫,稳定后的健康猪只按体重大小分圈进入发酵床养殖。同时,要求饲养、兽医人员每天多次查看猪只健康状况,发现有流行病症状的猪只,及时隔离到病猪隔离栏,严格遵守发酵床上始终饲养健康猪只的原则。
怎么做好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2、 夏季育肥猪身体热量高,造成猪高温应激,应提供每头猪合适的猪舍面积,适当减少猪舍内育肥猪的数量,饲养密度不宜过大,保持每头育肥猪的占地面积在1-2平米左右。及时清除猪舍内的粪尿,经常通风换气,创造一个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干暖舒适的猪舍环境。良好的猪舍环境有利于提高猪的食欲,减少猪生病,提高猪的增重速度和饲料转换率,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
3、 猪采食饲料通常使用自动化料线设备,饲料从料房直接到猪的料槽内,整个过程不与任何人员进行接触,减少污染,减少饲料浪费。使用自动化料线,自动上料下料,育肥猪可以自由采食,满足育肥猪对饲料的需求。
猪场的管理制度
规模猪场各阶段饲养管理制度
员工守则及奖罚条例
符合下列条件者受奖励:
关心集体,爱护公物,提合理化建议,主动协助领导搞好工作者。
在特定环境中见义勇为者,敢于揭发坏人坏事者。
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操作水平较高者
认真执行猪场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劳动纪律者.
胜任本职工作,生产成绩特别显著,贡献很大者。
符合下列条件者受罚(警告、罚款、开除)
01. 违反劳动纪律者。
02. 违反操作规程者.
03. 出现责任事故、造成损失者。
04. 不爱护公物,损坏公物者。
05. 挑拨离间、无理取闹、搞分裂者。
06. 对坏人坏事知情不报者,见危不救、袖手旁观者。
07. 以权谋私、化公为私者
08. 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收取回佣及厚礼者。
09. 盗窃、赌博者。
10. 语言行为粗暴及欺骗者。
11. 不请假出场者。
12. 随便将场内物资拿出场者。
13. 发现外来人员进场不阻止者。
员工休请假考勤制度
休假制度
01. 员工每月休假2天,正常情况不得超休。
02. 正常休假由组长、生产线主管逐级批准,安排轮休。
03. 有薪假:婚假7天,丧假(直系亲属)5天,产假45天,人流休假6天,上环休假3天,下环休假1天,女结扎休假13天,男结扎休假5天。
04. 法定节假日上班的,可领取加班补贴。
05. 休假天数积存多的由生产线主管、场长安排补休,省内可积休8天,跨省12天。
请假制度
一、 除正常休假,一般情况不得请假,病假等例外。
二、 请假需写《员工请假单》,层层报批,否则作旷工处理;旷工1天,扣薪2天,连续旷工5天以上作自动离职处理。
三、 员工请假期间无工资,因公负伤者可报公司批准,治疗期间工资照发。
四、 生产线员工请假2天以内者由主管批准,3天以上者须由场长批准。
考勤制度
1、 生产线员工由生产线主管负责考勤,生产线主管、后勤人员由场长负责考勤,月底上报。
2、 员工须按时上下班,迟到或早退2次扣1天工资。
3、 有事须请假。
4、 严禁消极怠工,一旦发现经批评教育仍不悔改者按扣薪处理,态度恶劣者上报公司做开除处理。
顶班制度
1. 员工休假(请假)由组长安排人员顶班,组长负责。
2. 组长休假(请假)由生产线主管顶班,生产线主管负责。
3. 生产线主管休假(请假)由场长顶班,场长负责。
4. 各级人员休假必须安排好交接工作,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出现特殊情况如外界有疫情需要封场,则不可正常休假,只能安排积休
妊娠空怀母猪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 工作目标。
1. 保证配种分娩率在85%以上。
2. 保证经产母猪合格率在95%以上。
3. 保证后备母猪合格率在90%以上(转入基础群为准)
4. 月产弱仔率不得高于10%
二. 工作日程
日班工作时间为:
上午 7:30─11:30
下午 14:00─18:00
工作时间随季节变化,工作日程作相应的前移或后移。
7:30~ 8:00 观察猪群,清理食槽,检查饮水
8:00~ 9:00 拌料
9:00~10:00 饲喂
10:00~11:30 清理卫生、其他工作
14:00~14:30 观察猪群,清理食槽,检查饮水
14:30~16:30 拌料,饲喂
16:30~18:00 冲洗猪栏猪体、其他工作
(三)断奶母猪的饲养管理
1、 断奶母猪的膘情***关重要,要做好哺乳后期的饲养管理,使其断奶时保持较好的膘情。
哺乳后期不要过多削减母猪喂料量;抓好仔猪补饲、哺乳,减少母猪哺乳的营养消耗;适当提前断奶。
2、 断奶前后1周内适当减少哺乳次数,减少喂料量以防发生乳房炎。
3、 有计划地淘汰7胎以上或生产性能低下的母猪。确定淘汰猪***在母猪断奶时进行。
4、 母猪断奶后一般在3~7天开始发情,此时注意做好母猪的发情鉴定和公猪的试情工作。母猪发情稳定后才可配种,不要强配。
5、 断奶母猪可喂哺乳料、日喂二餐,日喂2.5-3Kg,推迟发情的断奶母猪优饲,日喂3-4Kg。
(四)反情、超期空怀、不发情母猪饲养管理
1 .配种后21天左右用公猪对母猪做返情检查,以后每月做一次妊娠诊断。
2 .妊检空怀情猪放在观察区,及时复配。妊检空怀猪转入配种区要重新建立母猪卡。
3 .每头每日喂料3公斤左右,日喂2次。过肥过瘦的要调整喂料量,膘情恢复正常再配.
4 .超期空怀、不正常发情母猪要集中饲养,每天放公猪进栏追逐10分钟或放运动场公母混群运动,观察发情情况。
5 .体况健康、正常的不发情母猪,先采取饲养管理综合措施
(见诱情方法),然后再选用激素治疗。
6 .不发情或屡配不孕的母猪可对症使用PG600、血促性素、绒促性素、排卵素、氯前列烯醇等外源性激素。
7 .长期病弱或空怀2个情期以上的,应及时淘汰。
(五)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1、 所有母猪配种后按配种时间(周次)在妊娠定位栏编组排列。怀孕料分三阶段按标准饲喂。
2、 每次投放饲料要准、快,以减少应激。要给每头猪足够的时间吃料,尽量减少饲料浪费。根据母猪的膘情调整投料量。
母猪的膘情分级系统
瘦弱级 脊柱、腰角、肋骨非常明显,脊椎历历可数
十分瘦级 尖脊、削肩,不用压力便可辨脊柱,膘薄,大腿少肌肉
稍瘦级 脊柱尖,稍有背膘(配种***条件)
标准级 身体稍圆,肩膀发达有力(配种理想条件)
稍肥级 平背圆膘、胸肉饱满,肋部丰厚(分娩前理想状态)
肥胖级 太肥,体型横、背膘厚
3、 不喂发霉变质饲料,防止中毒。
4、 减少应激,防流保胎。
5、 妊娠诊断:在正常情况下,配种后21天左右不再发情的母猪即可确定妊娠。其表现为:贪睡、食欲旺、易上膘、皮毛光、性温驯、行动稳、阴门下裂缝向上缩成一条线等。做好配种后18~65天内的复发情检查工作。
6、 对妊娠母猪定期进行评估,按妊娠阶段分三段区进行饲喂和管理。妊娠一个月内的喂料量为1.8~2.2公斤/天/头, 妊娠中间二个月内的喂料量为2.0~2.5公斤/天/头,最后一个月的喂料量为2.8~3.5公斤/天/头,产前一周开始喂哺乳料,并适当减料。
妊娠阶段 喂料量(公斤/天/头)
妊娠一个月内 1.8~2.2
妊娠中期 2.0~2.5
妊娠最后一个月 2.8~3.5
7、 预防烈性传染病的发生,预防中暑,防止机械性流产。
8、 按《免疫程序》做好各种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
9、 妊娠母猪临产前一周转入产房,转入前冲洗消毒,并同时驱体内外寄生虫。
第二节 分娩舍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工作目标
1、 按计划完成母猪分娩产仔任务。
2、 哺乳期成活率92%—95%以上。
3.4周龄断奶平均体重6公斤以上.
二.工作日程
7:30~8:30 母猪、仔猪喂饲
8:30~9:30 治疗、打耳号、剪牙、断尾、补铁等工作
9:30~11:30 清理卫生、其他工作
14:00~16:00 清理卫生、其他工作
16:00~17:00 治疗
17:00~18:00 母猪、仔猪喂饲
三.操作规程
(一)产前准备
1、 空栏彻底清洗,检修产房设备,之后用卫康、农福、消毒威等消毒药连续消毒两次,晾干后备用。第二次消毒***采用火焰消毒或薰蒸消毒。
2、 产房温度***控制在25℃左右,湿度65~75%,检验清楚预产期,母猪的妊娠期平均为114天。
3、 产前产后3天母猪减料,以后自由采食,产前3 天开始投喂维力康或小苏打、芒硝,连喂1周,分娩前检查乳房是否有乳汁流出,以便做好接产准备。
4、 准备好5%碘酊、0.1%KMnO4消毒水、抗菌素、催产素、保温灯等药品工具。
5、 分娩前用0.1%KMnO4消毒水清洗母猪的外阴和乳房。
6、 临产母猪提前一周上产床,上产床前清洗消毒,驱体内外寄生虫一次。
7、 产前肌注德力先等长效土霉素5毫升。
8、 产前产后母猪料添加1-2周呼肠舒、强力霉素等,以预防产后仔猪下痢。
(二)判断分娩
1、 阴道红肿,频频排尿。
2、 乳房有光泽、两侧乳房外涨,用手挤压有乳汁排出,初乳出现后12~24小时内分娩。
(三)接产
1、 要求有专人看管,接产时每次离开时间不得超过半小时。
2、 仔猪出生后,应立即将其口鼻粘液清除、擦净,用抹布将猪体抹干,发现假死猪及时抢救,产后检查胎衣是否全部排出, 如胎衣不下或胎衣不全可肌注催产素。
3、 断脐用5%碘酊消毒。
4、 把初生仔猪放入保温箱,保持箱内温度30℃以上。
5、 帮助仔猪吃上初乳,固定乳头,初生重小的放在前面, 大的放在后面。仔猪吃初乳前,每个乳头的最初几滴奶要挤掉。
6、 有羊水排出、强烈努责后1小时仍无仔猪排出或产仔间隔超过1小时,即视为难产,需要人工助产。
(四)难产的处理
1、 有难产史的母猪临产前1天肌注律胎素或氯前列烯醇,或预产期当日注射缩宫素。
2、 临产母猪子宫收缩无力或产仔间隔超过半小时者可注射缩宫素,但要注意在子宫颈口开张时使用。
3、 注射催产素仍无效或由于胎儿过大、胎位不正、骨盆狭窄等原因造成难产应立即人工助产。
4、 人工助产时,要剪平指甲,润滑手、臂并消毒,然后随着子宫收缩节律慢慢伸入阴道内;手掌心向上,五指并拢;抓仔猪的两后腿或下颌部;母猪子宫扩张时,开始向外拉仔猪,努责收缩时停下,动作要轻;拉出仔猪后应帮助仔猪呼吸(假死仔猪的处理:将其前后躯以肺部为轴向内侧并拢、放开反复数次)。产后阴道内注入抗生素,同时肌注得力先等抗生素一个疗程,以防发生子宫炎、阴道炎。
5、 对难产的母猪,应在母猪卡上注明发生难产的原因,以便下一产次的正确处理或作为淘汰鉴定的依据。
(五)产后护理和饲养
1、 哺乳母猪每天喂2~3次,产前3天开始减料,渐减***日常量的1/2~1/3,产后3天恢复正常,自由采食直***断奶前3天。喂料时若母猪不愿站立吃料,应赶起。
2、 产前产后日粮中加0.75~1.5%的电解质、轻泻剂(维力康、小苏打或芒硝)以预防产后便秘、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夏季日粮中添加1.2%的NaHCO3可提高采食量。
3、 哺乳期内注意环境安静、圈舍清洁、干燥,做到冬暖夏凉。随时观察母猪的采食量和泌乳量的变化,以便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4、 仔猪初生后2天内注射血康或富来血、牲血素等铁剂1.5ml,预防贫血;口服抗生素如兽友一针、庆大霉素2ml,以预防下痢。注射亚硒酸钠VE0.5 ml,以预防白肌病,同时也能提高仔猪对疾病的抵抗力;如果猪场呼吸道病严重时,鼻腔喷雾卡那霉素加以预防。无乳母猪采用催乳中药拌料或口服。
5、 新生仔猪要在吃初乳前剪牙、断尾。断脐以留下3cm为宜,断端5%碘酊消毒;剪牙钳5%碘酊消毒后齐牙根处剪掉上下两侧犬齿,弱仔不剪牙;断尾时,尾根部留下3cm处剪断、5%碘酊消毒。
6、 仔猪吃过初乳后适当过哺寄养调整,尽量使仔猪数与母猪的有效乳头数相等,防止未使用的乳头萎缩,从而影响下一胎的泌乳性能。寄养时,仔猪间日龄相差不超过3天,把大的仔猪寄出去,寄出时用寄母的奶汁擦抹待寄仔猪的全身。
7、 7-15日龄小公猪去势,去势时要彻底,切口不宜太大,术后5%碘酊消毒。
8、 产房适宜温度,分娩后1周27℃,2周26℃,三周24℃,四周22℃。保温箱温度:初生36℃,体重2 kg 30℃,4 kg 29℃,6 kg28℃,6 kg以上~断奶27℃,断奶后三周24~26℃。
9、 产房要保持干燥,产栏内只要有小猪,便不能用水冲洗。预防仔猪下痢,参照《黄白痢综合防治措施》。
10、 补料:出生后5~7日龄开始诱补料,保持料槽清洁,饲料新鲜。勤添少添,晚间要补添一次料。每天补料次数为4~5次。
11、 产房人员不得擅自离岗,有其他工作不得已离岗时每次离开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
12、 仔猪平均25~28日龄断奶,一次性断奶,不换圈,不换料。断奶前后连喂3天开食补盐以防应激。
13、 断奶后一周,逐渐过渡饲料,断奶头两天注意限料,以防消化不良引起下痢。
在哺乳期因失重过多而瘦弱的母猪要适当提前断奶,断奶前3天需适当限料。
第三节 保育舍的操作规程
一.工作目标
1. 保育期成活率94%—97%以上。
2. 7周龄转出体重14Kg以上。
3. 9周龄转出体重20Kg以上。
二.工作日程
7:30~8:30 喂饲
8:30~10:30 清理卫生、其他工作
10:30~11:00 喂饲
14:00~14:30 喂饲
14:30~16:30 清理卫生、其他工作
16:00~17:00 喂饲
17:00~18:00 其它工作
三.操作规程
1、 转入猪前,空栏要彻底冲洗消毒,空栏时间不少于3天。
2、 转入、转出猪群每周一批次,猪栏的猪群批次清楚明了,强弱分群。
3、 诱导仔猪饮水和吃料。经常检查饮水器。
4、 头两天注意限料,以防消化不良引起下痢。以后自由采食,勤添少添,每天添料3-4次。
5、 及时调整猪群,强弱、大小分群,保持合理的密度,病猪、僵猪及时隔离饲养。注意链球菌病的防治。
6、 保持圈舍卫生,加强猪群调教,训练猪群吃料、睡觉、排便“ 三定位”。尽可能不用水冲洗有猪的猪栏(炎热季节除外)。注意舍内湿度。
7、 头一周,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抗应激药物
8、 清理卫生时注意观察猪群排粪情况;喂料时观察食欲情况;休息时检查呼吸情况,发现病猪立即报告给技术员,严重病猪隔离饲养,统一用药。
9、 按季节温度的变化,做好通风换气、防暑降温及防寒保温工作。注意舍内有害气体浓度。
10、 分群合群时,为了减少相互咬架而产生应激,应遵守“ 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的原则,可对并圈的猪喷洒药液(如来苏儿)或碘制剂消毒液,清除气味差异,并后饲养人员要多加观察(此条也适合于其它猪群)。
11、 每周消毒两次,每周消毒药更换一次。
第四节 生长育肥舍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工作目标
1、生长猪成活率96%-99%。
2.育肥猪成活率98%-99%.
2、饲料转化率(15~90千克阶段):≤2.8:1。
3、日增重(15~90千克阶段):≥650千克。
4、生长育肥阶段(15~95千克)饲养日龄≤119天
(全期饲养日龄≤168天)。
二.工作日程
7:30~9:00 清理饲槽并饲喂
9:00~9:30 观察猪群,将病猪报技术员
9:30~11:30 清理卫生、其他工作
14:00~15:30 清理饲槽并饲喂
15:30~16:00 观察猪群,将病猪报技术员
16:00~18:00 清洁卫生、其他工作
三.操作规程
1、 转入猪前,空栏要彻底冲洗消毒,空栏时间不少于3天。
2、 转入、转出猪群每周一批次,猪栏的猪群批次清楚明了。
3、 及时调整猪群,强弱、大小、公母分群,保持合理的密度,病猪及时隔离饲养。
4、 转入***周饲料添加土霉素钙预混剂、呼诺玢、泰乐菌素等抗生素,预防及控制呼吸道病。
5、 小猪49~77日龄喂小猪料,78~119日龄喂中猪料,120~168 日龄喂大猪料,自由采食,喂料时参考喂料标准,以每餐不剩料为原则。
6、 保持圈舍卫生,加强猪群调教,训练猪群吃料,睡觉,排便“ 三定位”。
7、 干粪便要用车拉到化粪池,夏季每天冲洗一次。
8、 清理卫生时注意观察猪群排粪情况;喂料时观察食欲情况;休息时检查呼吸情况,发现病猪立即报技术员,严重病猪隔离饲养,统一用药。
9、 按季节温度的变化,做好通风降温工作,经常检查饮水器,做好防暑降温等工作。
10、 分群合群时,为了减少相互咬架而产生应激,应遵守“ 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的原则,可对并圈的猪喷洒药液(如来苏儿)或碘制剂,清除气味差异,并后饲养人员要多加观察(此条也适合于其它猪群)。
11、 每周消毒1-3次,每周消毒药更换一次。
12、 出栏猪要事先鉴定合格后才能出场,残次猪特殊处理出售。
保育舍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工作目标
4. 保育期成活率94%—97%以上。
5. 7周龄转出体重14Kg以上。
6. 9周龄转出体重20Kg以上。
二.工作日程
7:30~8:30 喂饲
8:30~10:30 清理卫生、其他工作
10:30~11:00 喂饲
14:00~14:30 喂饲
14:30~16:30 清理卫生、其他工作
16:00~17:00 喂饲
17:00~18:00 其它工作
三.操作规程
12、 转入猪前,空栏要彻底冲洗消毒,空栏时间不少于3天。
13、 转入、转出猪群每周一批次,猪栏的猪群批次清楚明了,强弱分群。
14、 诱导仔猪饮水和吃料。经常检查饮水器。
15、 头两天注意限料,以防消化不良引起下痢。以后自由采食,勤添少添,每天添料3-4次。
16、 及时调整猪群,强弱、大小分群,保持合理的密度,病猪、僵猪及时隔离饲养。注意链球菌病的防治。
17、 保持圈舍卫生,加强猪群调教,训练猪群吃料、睡觉、排便“ 三定位”。尽可能不用水冲洗有猪的猪栏(炎热季节除外)。注意舍内湿度。
18、 头一周,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抗应激药物
19、 清理卫生时注意观察猪群排粪情况;喂料时观察食欲情况;休息时检查呼吸情况,发现病猪立即报告给技术员,严重病猪隔离饲养,统一用药。
20、 按季节温度的变化,做好通风换气、防暑降温及防寒保温工作。注意舍内有害气体浓度。
21、 分群合群时,为了减少相互咬架而产生应激,应遵守“ 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的原则,可对并圈的猪喷洒药液(如来苏儿)或碘制剂消毒液,清除气味差异,并后饲养人员要多加观察(此条也适合于其它猪群)。
22、 每周消毒两次,每周消毒药更换一次。
第五节 生长育肥舍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工作目标
1、育成阶段成活率≥98%。
2、饲料转化率(15~90千克阶段):≤2.7:1。
3、日增重(15~90千克阶段):≥650千克。
4、生长育肥阶段(15~95千克)饲养日龄≤119天
(全期饲养日龄≤168天)。
二.工作日程
7:30~8:30 喂饲
8:30~9:30 观察猪群、治疗
9:30~11:30 清理卫生、其他工作
14:30~15:30 喂饲
15:30~16:30 清理卫生、其他工作
16:30~17:30 观察猪群、治疗、其他工作
三.操作规程
13、 转入猪前,空栏要彻底冲洗消毒,空栏时间不少于3天。
14、 转入、转出猪群每周一批次,猪栏的猪群批次清楚明了。
15、 及时调整猪群,强弱、大小、公母分群,保持合理的密度,病猪及时隔离饲养。
16、 转入***周饲料添加土霉素钙预混剂、呼诺玢、泰乐菌素等抗生素,预防及控制呼吸道病。
17、 小猪49~77日龄喂保育猪料,78~119日龄喂中猪料,120~168 日龄喂大猪料,自由采食,喂料时参考喂料标准,以每餐不剩料或少剩料为原则。
18、 保持圈舍卫生,加强猪群调教,训练猪群吃料,睡觉,排便“ 三定位”。
19、 干粪便要用车拉到化粪池,夏季每天冲洗一次。
20、 清理卫生时注意观察猪群排粪情况;喂料时观察食欲情况;休息时检查呼吸情况,发现病猪,对症治疗。严重病猪隔离饲养,统一用药。
21、 按季节温度的变化,调整好通风降温设备,经常检查饮水器,做好防暑降温等工作。
22、 分群合群时,为了减少相互咬架而产生应激,应遵守“ 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的原则,可对并圈的猪喷洒药液(如来苏儿),清除气味差异,并后饲养人员要多加观察(此条也适合于其它猪群)。
每周消毒一次,每周消毒药更换
如何制定饲料管理制度?
饲料管理制度的目标是:购买饲料的数量足斤足两,购买饲料的质量货真价实,贮存饲料要保持品质减少损失,经济实惠加工饲料,科学配合利用饲料。
1.购买饲料数量
饲料费用占育肥牛饲养费用的大部分(约40%),因此购买的饲料数量有差异时会增加育肥牛的成本,饲料入库时必须检斤。
2.购买饲料质量
饲料质量和价格是影响育肥牛饲养成本的另一部分。
(1)购买饲料入库前由采购员出示饲料品质检测报告,饲料品质检测内容包括水分(含水量<15%);蛋白质、能量(参考附表3);杂质(含杂质<2%);霉变等。
(2)饲料保管员接到采购员出示的饲料品质检测报告后,决定是否接纳,如接纳则将采购员出示的饲料品质检测报告存档备查。
(3)检斤入库。
3.贮存饲料保持品质、减少损失
(1)精饲料的保管 ①精饲料必须检斤后才能入库,入库检斤记录一式两份,采购员、保管员同时签字;②精饲料出库时必须检斤,出库检斤记录一式两份,保管员和领料员同时签字;③保管员每日必须做到;饲料的出入库记录(日清月结)、饲料动态报表及时报上级主管;④保管员要做好精饲料的防潮湿,防霉,防鼠害、鸟害、虫害,防火灾等工作;⑤经常检查玉米饲料有无黄曲霉变。
(2)粗饲料的保管 防霉烂,防火灾。
(3)青贮饲料的保管 防风吹雨打,防止二次发酵,防雨水浸泡。
(4)精饲料保管的损失量 以1.5%~2.0%为基本标准。
4.加工饲料经济实惠
精饲料加工的细度、形状应最适合育肥牛利用;粗饲料粉碎细度、长短为育肥牛最喜欢。
5.利用饲料科学配合
利用饲料时科学配合,精打细算,减少浪费。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1)保持猪舍安静 让猪养成***24小时内除进食排粪尿外,其余时间均基本处于睡眠状态的习惯,以利于增重。
(2)注意防暑保温 冬天猪舍要闭塞窗洞,防止贼风和穿堂风侵袭,并加垫褥草;夏季要搭设凉棚,敞开窗洞,多喂青料,地面洒水降温,以防中暑。
(3)搞好猪舍环境卫生 做到食净、槽净、舍净、猪净,猪场出入口要设置消毒池。圈舍槽具每月消毒1~2次,仔猪3个月左右要进行驱虫灭虱。
(4)分群饲喂 按猪只的体重、大小、体质强弱和食量大小进行分群,以使猪只能均衡生长发育。
(5)饲料粉碎要细 混合饲料粉碎要细,搅拌均匀,以利于猪体消化吸收。
(6)适时阉割 为加快猪体生长速度,减少饲料消耗,改善猪肉品质,不留作种用的猪要及时阉割,一般猪种小公猪在20日龄,母猪在30~40日龄,体重在15千克左右时,即可去势,伤口愈合快,手术简便。
本站积极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提供,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 2457166981@qq.com ,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给您带来不便,尽请谅解!本站链接:http://www.xuanjijin.cn/post/33288.html